0 卖盘信息
BOM询价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电子资讯 >业界动态 > 区块链:如何让更多行业用得起?丨新基建新动能新增长系列报道之十

区块链:如何让更多行业用得起?丨新基建新动能新增长系列报道之十

来源: 维库电子网
2020-04-30
类别:业界动态
eye 42
文章创建人 拍明

原标题:区块链:如何让更多行业用得起?丨新基建新动能新增长系列报道之十

  阿马拉法则说,我们往往高估技术的短期影响力,却低估技术的长期影响力。这法则很好地反映了区块链的现状。区块链自诞生以来屡被资本市场炒作,然后又因应用低于预期而在资本市场起起伏伏。最近,国家发改委公布“新基建”的三大范围,将区块链纳入了数字基础设施中,这将对区块链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。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,在技术尚不成熟、尚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的情况下,如何使区块链技术与服务平民化?如何让更多行业用得上、用得起呢?成为业界关注焦点。

  大量挑战性问题有待解决

  与很多新技术不同,区块链身上有着天然的“经济学属性”而让其对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非凡。就像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所言:区块链借助密码学、共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等技术,组合出一种新的数据共享方式,通过数据的公开透明、不可篡改与集体维护等措施,让整个系统降低了信息不对称,从而促成新的信任机制。这有助于“数据”这种新的生产要素更合理地流动和配置,以服务于经济和社会。同时,区块链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技术架构和独特方案,正在给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各行各业带来创新和启发。

  很多人都熟知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独特的应用价值,而供应链也仅仅是区块链众多应用场景中的一个。“凡是产业链条漫长、协作流程复杂、效率低下的场景,都是信任缺失的地方,都是区块链可以发挥的地方。”达摩院区块链实验室、蚂蚁金服区块链资深总监俞本权在接受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采访时说。

  尽管区块链对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非凡,但与其他“新基建”技术有所不同,区块链因技术远未发展到成熟阶段,仍有大量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尚未解决,而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办法解决,我们将区块链作为基础设施的初衷就面临重重困难。

  “作为新的基础设施,必须解决两方面的问题:一个是领先的技术能力,另一个是大规模应用的能力。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区块链发展面临的主要痛点。”俞本权表示。

  从技术的维度看:“在公链层面,各类共识算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,很难做到大规模应用。技术方面受限于网络带宽、链上链下数据采集方面,区块链技术产品还很难做到将一些电子化程度较低的业务区块链化。与此同时,由于区块链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,去中心化所产生的安全问题也出现多次,这对于商业化应用方面也会有影响。”欧科云链OKLink商务负责人姜孜龙在接受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  在技术上,目前区块链无论是数据的容量还是吞吐量都不高。“现在一条区块链保存数据量在几百G的数量级,联盟链的吞吐量(TPS)大约在几百G到几千G左右,还难以处理物联网时代的大量数据。”浪潮集团副总裁张帆对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表示,不仅仅是容量不大,而且区块链实在太“贵”了。如果是本地部署,价格至少是百万元级,企业自己还得有管理和运维能力。除了“贵”,区块链对金融资产类的应用支撑也不足。联盟链天生就不擅长处理金融和资产类的业务,如超级账本Fabric直到2.0才引入了通证(Token)机制,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。即使Fabric2.0正式推出了,它的通证能力也比以太坊要差不少。联盟链这方面的不足,限制了区块链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应用。

  作为一种基础设施,如果技术尚不成熟,尚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量、吞吐量,尚还“洛阳纸贵”,我们如何将这样的技术与服务平民化?如何让更多的行业用起来?如果借助标准化能够进一步聚集各方合力,来加速技术稳定化、规模化、复制化,应该是一个有效路径。

  但目前中国区块链的标准化工作才刚刚起步,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、数字经济商学院院长吴桐在接受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今年2月,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《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》(JR/T 0184—2020)金融行业标准;4月,工信部发布了《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公示》,这说明我国开始重视区块链的标准化工作,但这些标准仍需时间检验。

  不仅是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,中国联通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任严斌峰认为:“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,也面临技术发展、治理模式、隐私保护、政策引导、信任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挑战,处理不好,都可能会成为发展过程中的痛点。”比如区块链应用有利于跨区域、跨行业,甚至是跨国的多主体之间的协作,这将对我们现有的以国家、区域或行业为监管对象的政策提出挑战。再比如,区块链应用中的数据和应用处理方法,也对现有的安全与隐私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出挑战。这要求我们在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时,考虑对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,以支持对其上区块链应用的有效监管。

  抓住区块链建设的“牛鼻子”

  区块链遇到了“先有鸡,还是先有蛋”的问题纠结。一方面我们看好区块链对未来经济的深刻影响;另一方面我们又处于技术的“早春”,而且也没有规模应用支撑,因为没有规模应用的支撑,资本不愿意投向这个领域。我们究竟如何撬动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建设?

  “这意味着政府的财政和债务支持将在新基建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。”吴桐认为,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,从平衡财政向功能财政转化,增加专项债发行规模,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特定基建项目势在必行。

  除此之外,需要抓住重点区块链项目的建设与运营,龙头项目的建设运营具有覆盖面广、影响力大、乘数效应明显等特征。为此,吴桐谈及了4月25日在全球范围内投入商业使用的国家级区块链平台“区块链服务网络”(以下简称BSN)。这是一个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发起的国家级区块链平台,由中国自主创新并由中国控制入网权的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,标志着以BSN为代表的中国区块链基础设施刚刚起步。“以BSN为例,BSN的直接参与方有云服务商、区块链底层框架商、门户商三类,这三类将需求和服务沿着自己的产业链进行传导,进而对产业上游的厂商和产业下游的消费者产生影响,其中的乘数效应非常显著。”

  另外一个龙头项目是央行正在推动的数字货币DC/EP试点项目。目前央行已经在苏州、深圳、雄安、成都,以及未来冬奥场景开展试点,这将对区块链产业积极影响。张帆说:“联盟链的金融属性不足,DC/EP将促进这个短板的修补。无论是企业还是想发展区块链产业的地方政府,应关注区块链与DC/EP的融合问题,相信DC/EP将会对国内‘价值互联网’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。”

  以龙头项目为带动,以重点场景切入作为突破口,将能够加速区块链作为新基础设施的发展。如果说“龙头项目”是大企业的“强项”,那么找到重点场景和重点切入口快速落地,创业公司、创业团队则有天然优势。

  就像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思彦在接受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采访时所言,随着区块链产业链逐步清晰,也逐步形成了包括基础设施、行业应用、综合服务三大板块的生态雏形。而这对于创业公司的机会,一是在技术层面仍然有机会,因为区块链领域有很多细分的技术方向是小微企业可以发力的方向,例如多方计算、隐私保护技术等。二是在垂直行业场景中有应用机会。因为在区块链的生态中,不仅需要大企业提供区块链底层平台,同时需要更多细分场景上的持续运营,这就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去创业、创新。

  事实上,我们要想让区块链应用尽快落地,必须善于“嫁接”。张帆说:“毕竟区块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只有与其他新技术融合,形成混合方案,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块链对生产关系的重塑能力,同时让其他新技术更安全、更自动化、更增值。就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,在防疫中使用的健康码就涉及身份识别问题,一些健康码的实现方案,就采用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方案。”

  在健康码中涉及了多维度的数据,也整合了很多移动互联网的应用,不仅是健康码,在包括电子证照、政务数据共享、司法存证等电子政务信息应用中,都有大量的场景能够用到区块链技术。

  其实区块链可以快速落地的应用场景很多,就像俗话说的,不是做不到,而是想不到,有时候不是想不到,而是不敢想。张帆说:“要促进区块链在多个业务领域落地,尤其在金融场景的落地,很容易触及法规、政策的监管边界,建议政府在区块链监管上采用‘沙盒监管’模式,允许企业进行摸着石头过河式的业务创新,像北京正在进行金融科技‘沙盒监管’试点,就可以用于区块链领域。”


责任编辑:

【免责声明】

1、本文内容、数据、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,版权归属原作者、原发表出处。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,请联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,本方将及时处理。

2、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目的。

3、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,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,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。

4、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,请联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注明“转载原因”。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
标签: 区块链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