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 卖盘信息
BOM询价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电子资讯 >设计应用 > 超窄边框LED 节能背光模组视效优化对策

超窄边框LED 节能背光模组视效优化对策

来源: 电子产品世界
2020-06-24
类别:设计应用
eye 100
文章创建人 拍明

原标题:超窄边框LED 节能背光模组视效优化对策

1  Hotspot的产生

  LED显示器集微电子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信息处理 于一体,以其色彩鲜艳、动态范围广、亮度高、寿命 长、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,成为最具优势的新一代显示 媒体,目前LED已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,但是由于LED 为点性发光体,其发光状态为扇状发射,一般其最中心 的发光光强最大,LED光源不像从前的CCFL冷阴极管 可发连续的线性光,而是一个个的点性光串联形成一条 断续的光条(也称作Lightbar),这种光源结构导致背光源 画面的入光部位会有明显的亮暗交替现象,俗称萤火虫 或Hot Spot,如图1所示。

1586337756525575.jpg

  若Hotspot现象不能在被遮挡的入光行程内结束,就 会外露至背光源的有效发光区域内,形成画面缺陷,造 成视效不良。

  2  解决方案

  2.1 理论分析

  Hotspot现象的根本原因是LED光源发光角度不够 大,业界厂家生产的LED发光角度均在120°左右,存 在亮暗交替问题,不能像传统的CCFL光源,发射线性 光。只要采用点光源LED,Hotspot现象始终会存在,但 只要能控制模组有效发光边界在LED的发光交叉状态形 成的强光区和弱光区以上或增加正面雾度或遮蔽性,那 么人眼就看不到Hotspot现象,也就不会影响整个背光模 组的品质。

  2.2 实现手段

  下面是避免背光模组出现Hotspot现象的几种方案:

  1)方案一:增加LED颗数,缩小LED光源间距。

  增加LED颗数后,LED光源间距缩小,LGP入光面到 BLU有效发光区域的距离不变,LED的发光交叉状态形成 的强光区和弱光区成形在背光有效发光边界以下,保证萤 火虫部分不外露,从而消除模组Hotspot现象(如图2)。

1586337775831023.jpg

  ● 优点:此改善方法最直接,最简单快捷,还能迅 速提升模组亮度。

  ● 缺点:光源成本增加,存在散热不良风险,不符 合节能环保趋势。

  下面针对常见普通背光简单谈下Hotspot不外漏的安 全算法:

  A≤0.9*P

  其中:A——入光面到有效发光边界的距离;

  P——LED的中心距。

  2)方案二:LED封装后在出光面贴合光学透镜

  原理:光学透镜二次光学设计,改变LED出光方 向,扩大出光角度,确保LED的发光交叉状态形成的强 光区和弱光区成形在背光有效发光边界以下,保证萤火 虫部分不外露,以消除Hotspot现象(如图3)。

1586337799278962.jpg

  ● 优点:改善效果明显,工艺简单。

  ● 缺点:目前各厂家光学透镜都有二次光学设计专 利限制,所以供货厂家单一,光源成本增加,且二次透 镜占据空间,不符合超窄边框造型需求。

  3)方案三:在LGP入光侧加工serration锯齿结构

  原理:利用反射原理扰乱光线方向,扩大出光角度 (如图4)。

1586337812536128.jpg

  ● 优点:此加工工艺在小尺寸背光及Notebook背光 设计中经常用到,最好的成型方法为在射出成型工艺中 随光学网点一起生成,加工成本低。

  ● 缺点:因目前射出成型工艺受尺寸限制,难以 在大尺寸TV上做到量产,所以如果在大尺寸LGP上应 用入光锯齿结构,LGP需二次加工,相对来说,尺寸 和良率较难控制。另外,入光serration锯齿结构会损失 5%~10%光能。

  4)方案四:在LGP出光面做锯齿微结构,即常说 的Lenti-LGP

  原理:与光学增亮膜BEF(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)微结构处理类似,其利用反射原理扰乱光线方 向,使LED前亮区光线反射至两LED间暗区,平衡亮暗 分布,从而达到消除Hotspot现象的目的。

  ● 优点:出光面微结构LGP增大了LGP出光效率, 比普通平板LGP大约提升4%~8%亮度, 其微结构特征 的主要参数有Pitch & Height, 目前业界使用最多的微 结构LGP板材厚度为(1.5~2) mm,50 µm<Height<90 µm,150 µm<Pitch<200 µm,,使用Lenti-LGP后的背光 Hotspot不外漏的安全算法可达到:

  A≤0.6*P

  其中:A——入光面到有效发光边界的距离;

  P——LED的中心距。

  ● 缺点:由于其加工工艺更加复杂,其成本比普通 LGP增加5%~10%。

  其截面放大图如图5所示。

1586337838524243.jpg

5)方案五:LGP入光网点局部调整

  原理:LED光源射出的光线入射普通平板LGP本 体材料PMMA/MS后,由于LGP为光密介质(折射率 大),光线按照全反射路径传播,只有破坏反射条件 后,光线才能逃逸出来,网点的大小决定受光面的大小,从而影响折射的光线数量,利用光学网点破坏全反 射的能力,调整网点的疏密和改变网点大小原理相同, 网点越密,接收和折射的光线越多,显示越亮,反之越 暗。利用这种方法对画面的强光区和弱光区作综合柔和 处理,从而解决Hotspot问题。网点示意图如图6所示。

1586337859517698.jpg

  ● 优点: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改善问题,甚至可 以减少材料以节约成本。

  ● 缺点:网点设计调试比较难,改善周期较长,且 网点需要与LED位置精确匹配,客制化强,通用性差。

  6)方案六:更新背光模组设计,将光学膜片光源 侧置于中框上,增加系统遮蔽能力。

  原理:容易理解光学膜片置上方案增大了光学膜片 与LGP之间的距离,从而增加了系统遮蔽能力,从而达 到消除Hotspot现象的目的(如图7)。

1586337876317462.jpg

  ● 优点: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改善问题,甚至可 以减少材料以节约成本;

  ● 缺点:由于光学膜片局部与液晶玻璃距离减小需 关注模组运输中的擦伤不良问题;

  7)方案七:以上各方案组合

  在实际应用中,往往以上一种方法很难达到预期 的效果,需要以上几种方案的组合才能取得完美的 视效,优先推荐方案四与方案六组合,可以实现A≤ (0.35~0.5)*P,从而实现超窄边框造型设计,且LED

  数量最少。

  3  建议

  显示背光模组中Hotspot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问题,这 不仅会影响显示屏的亮度,也会直接影响其视觉效果, 笔者对LED模组设计的几点建议如下。

  1)选用LED时尽量保证LED宽度小于LGP厚度, 比如厚度为2 mm的LGP,尽量使用4014、4012、4010 封装规格的LED,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入光效率,另外 可以避免零件加工或模组组装带来的漏光不良现象。

  2)Light guide网点设计时,为避免Hotspot现象外 露,在光源入光处将网点省去,尽量增加留白值,减少 对光的反射和折射,减弱hotspot影响。另外,为避免模 组入光亮带问题,网点面积大于模组可视边界(3~5) mm 即可。

  3)在设计背光架构时,建议先参考量产Database, 依据系统光学指标,估算LED的安全颗数,拟定LED 灯 条方案,从而节省模组开发周期。LED灯条打样周期一 般为5~7 d,周期较长。

  4)设计时尽量将LED中心与导光板中心一致,因 LED有一定的发光角度,可以避免光入射角在导光板的 上下表面从而形成亮点。

  5)在中框上贴附吸光胶带,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组 装不良带来漏光,对减弱Hotspot现象也有很大的帮助。


责任编辑:

【免责声明】

1、本文内容、数据、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,版权归属原作者、原发表出处。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,请联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,本方将及时处理。

2、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目的。

3、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,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,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。

4、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,请联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注明“转载原因”。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
标签: 背光模组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