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GA芯片的布局和布线


原标题:BGA芯片的布局和布线
BGA(Ball Grid Array,球栅阵列)芯片的布局和布线是PCB(Printed Circuit Board,印制电路板)设计中的重要环节。以下是对BGA芯片布局和布线的详细分析:
一、BGA芯片布局的基本顺序
确定BGA芯片位置:
参考IO口的方向及其他紧密关系的芯片位置来摆放BGA芯片。
BGA通常是设备中的主处理器,需要与其他多个组件连接,因此其位置将部分决定用于路由到组件的层数和扇出策略。
电源去耦电容摆放:
靠近BGA芯片放置去耦电容,以减小电源噪声对芯片的影响。
晶振和时钟电路:
放置晶振和Clock时钟终端RC电路,确保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。
特殊电路:
根据芯片特性,添加如感温电路、复位电路等特殊电路。
电源电路:
布置芯片的电源及小电源电路组,不同电压分隔出不同的电源组。
IO口电阻:
布置IO口的上拉、下拉电阻等。
一般小电路:
布置无特定要求的小电路组,如R、C、Q、U等元件。
二、BGA芯片布线技巧
时钟电路布线:
时钟芯片、晶振和Clock时钟终端RC电路布线时,需考虑阻抗、线宽、线长和包底等要求。
走线尽量短且平滑,避免跨接分割平面。
地址、数据和控制线布线:
地址、数据和控制线一般有阻抗、线宽、线长和分组走线等需求。
走线应尽量短且平滑,一组一组走线,不可参杂其他信号。
特殊电路布线:
根据特殊电路的需求进行布线,如线宽、包GND或走线等。
电源电路布线:
电源电路布线时,需考虑线宽等需求,尽量以表面层完成,将内层空间完整保留给高速信号线使用。
扇出过孔设计:
BGA芯片的扇出过孔是朝外对称结构,分为四个独立的扇形区域。
这样设计可以预留十字通道,方便进行内层和GND的通道平面分割和内层布线。
根据焊盘间布线数量,决定靠外侧焊盘是否进行扇出操作。例如,若两个焊盘中间走一条布线,靠外侧的2排焊盘不用进行扇出操作,直接在表层通过拉线往外走。
电源和GND网络焊盘:
BGA芯片中的电源和GND网络焊盘通常位于中间部分,通过内层平面进行连接。
扇出时需注意方向,通常整体往一个方向进行扇出,方便内层区域分割。
减少高速信号串扰:
当所有引线走出BGA区域后,引出布线可以散开走线,加大线间距,以减少高速信号间的串扰。
三、注意事项
层数规划:
根据BGA的引脚数和布线需求,确定PCB的层数。
更多的层数通常会使布线更容易,但也会增加成本。
阻抗要求:
某些信号可能需要特定的阻抗,这会影响轨道宽度、轨道间距和层堆叠。
电源和GND平面:
对于高频和高电流需求的芯片,电源和GND平面应足够大,以保证直流压降最小。
过孔设计:
摆放过孔时,需错开密集的布线通道,避免阻塞布线通道或切断电源和GND平面。
综上所述,BGA芯片的布局和布线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,包括芯片位置、电源去耦电容、晶振和时钟电路、特殊电路、电源电路、IO口电阻以及一般小电路等。同时,还需注意布线技巧,如时钟电路布线、地址数据和控制线布线、特殊电路布线以及电源电路布线等。在布局和布线过程中,还需注意层数规划、阻抗要求以及电源和GND平面的设计。
责任编辑:David
【免责声明】
1、本文内容、数据、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,版权归属原作者、原发表出处。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,请联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,本方将及时处理。
2、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目的。
3、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,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,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。
4、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,请联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注明“转载原因”。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